用數據,看香港科技品牌的銷售漏洞

CJ Wang
Jun 23, 2022

近期滿多客戶開始研究跨境國家策略,當在地景氣逐漸復甦,該如何重新檢驗自己的銷售漏斗?本期SoWork香港用戶洞察報告,以「科技品牌」為觀測主題,拿出”想要”跟”擁有”兩個選項,檢視不同科技品牌的人數消長,並進一步思考銷售漏斗的完整度。

創造消費者對你的偏心,讓他們除了想要你,更會真的付錢擁有你

Photo credit: Adrienne Dupree

1.已入手的科技品牌:小米、聯想異軍突起

在持有各品牌的人口數的前五排名上,Apple居於第一,但與Samsug的競爭相當激烈,其次為Microsoft、Google。

在兩季(2021 Q1 vs 2022 Q1)的成長比較上,Lenovo成長將近30%,為成長最多的品牌(推測因2022 Q1有出一些新產品)。而這些持有的落後指標,可能的情況是,已買了但可能暫時沒有其他替代品。所以,當行銷人員想要找一些頂尖指標時,「想要」這個指標,很適合做為參考

而在「想要」與「最終持有」這兩者間,是否有些相關性?請看後續的分析。

2. 下一個想買的科技品牌:日系品牌排名靠前

看圖表前,先分享我的解讀。當你用品牌或產品的力量,讓想要的人增加,這樣,就已做好創造偏心的銷售基礎,為自己品牌爭取更多的溢價空間了。接下來,就是細緻地佈局,促使這些人在選購過程中,最終可真實成交,讓他真正擁有你的產品。

圖表中,灰色是代表想要這個品牌的人口數變化,橘色是代表持有這個品牌的人口數變化,比較基準,都是2022 Q1 v.s. 2021 Q1。

從圖表中可以看出,想要Samsug的人越來越多,日系品牌想要的也很多,但沒有反應在前面的持有人口。LG、Philips、Hitachi想要的人變少,擁有的人也變少,但小米就不一樣。

就小米來看,想要擁有小米的人不多,但持有的人數增加,這通常代表著品牌力雖然不夠,但最後在性價比或通路的優勢溝通下,因為價格CP值划算受人喜歡,進而促成轉單成效。價格持續維持競爭當然是一個競爭方式,在短期可達成其效果,但後續要再拉高售價,擺脫性價比的品牌形象,就必須很多力氣

就Microsoft來看,想要擁有Microsoft的人變多,而持有的人卻下降,很可能是品牌的優勢還存在,但最後在產品溝通的力道上,被其他品牌攔截了。

3. 想要與持有都增加,才是真正的健康

就Lenovo來看,品牌的溝通,讓更多人都想要Lenovo,而最終在今年第一季度,應該也是透過產品溝通,讓人們願意買單,最終達成業務目標。讓想要的人與持有的人都增加,這才是最健康的狀況

在做品牌時,必須要讓人家想要你,在持續溝通時,就不太會去考慮價格的因素,在決定要買時也會買你,才不會被攔截到。擔心的是,想要的人變多,但實際入手的人不多,這樣表示在品牌產品的溝通上,已出現問題。

創造消費者對你的偏心,在品牌行銷上還是很重要的。讓消費者因為「想要」而多付一點錢,並應佈局好消費者的買單路線,別讓競爭者趁虛而入。誠摯建議品牌應長期追蹤,顧好自己的心佔率,別留給競爭者太多空間。

SoWork官網:https://sowork.tw

SoWork連絡信箱:sowork@sowork.tw

本期網路研討會影片:

本期完整簡報下載:

第三期文章連結(通路造訪行為篇)

第二期文章連結(態度價值篇)

第一期文章連結(社群媒體篇)

#sowork摘星# SoWork洞察報告#品牌#數據為王

--

--

CJ Wang

待過11年的奧美,現為SoWork行銷顧問創辦人,主要為客戶進行手把手顧問諮詢、數據洞察服務還有長期的行銷技能培訓課程,近期內容為WebSummit中,內容行銷趨勢與方程式的分享,邀約、商務洽談,請聯繫cjwang@sowork.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