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用”挑戰”激勵人才,不是組織規模

CJ Wang
7 min readDec 11, 2019

--

4A代理商、創意公司和品牌諮詢公司,同樣身處於傳播這個行業,觀點差距相當遠,不論是公司的擴張與否、激勵員工的方法、未來作業方式等等,可看得出三個人都有相當的火氣,但又試圖收斂避免尷尬.以下,想跟大家分享這一場記錄自2019年11月於Web Summit,名為”Consolidation of the agency world“的論壇對話.

三種視角,評論代理商的合併現象.圖片來源:Web Summit

這次的與談者,包括以下三位

  1. Mei Edwards, Global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of Wunderman Thompson.
  2. Sairah Ashman, Global CEO of brand consultancy Wolff Olins.
  3. Brian Collins, Chief Creative Officer of COLLINS.

以下,我想完全從我的觀點,不客氣地從三個面向,評論以上講者的發言,但純粹是血氣方剛的我,很不客觀的任性觀點.

1.該擴張嗎? It’s not about getting bigger, it’s about getting better.

“為何你們決定要合併兩家公司?”,當Wunderman Thompson的CEO被問到這個關鍵問題時,她做了以下的回答:“沒有客戶會走向兩家公司,要求兩家公司合併,但我們感受到一股結合品牌體驗和消費者體驗的強烈需求,Wunderman是一家全球以數據和科技為競爭優勢的數位公司,而JWT則是一家品牌廣告公司,因此,當我們審視兩家公司的全球前30大客戶名單時,赫然發現多數都是重疊的,因此,我們就決定合併兩家公司,提供給客戶整合性的服務.”

圖左為Wunderman Thompson的Global CEO, Mei Edwards, 圖片來源:Web Summit

從創意出發的Brian Collins則認為,現在的人才,並不追求要在大公司上班,他們追求的,是要有滋養出好作品的工作環境.因此,公司並不追求整體規模的擴大,而是提供足夠好的環境,讓來工作的人有機會完成好的作品,就如同我們的案例:Dropbox, Spotify, Ogilvy的品牌再造等等.

我的解讀是,當被迫追求大規模時,就必須面臨到合併、增加人數、減少成本、營收表現等數字壓力,CEO隨時都面臨到巨大的成長壓力,因此,為了要養活現有人口,必須設法去包山包海地服務客戶、必須容忍自己不擅長的客戶類型、必須免費地提供很多服務,接下來,就很容易走到一個惡性循環.

--

--

CJ Wang
CJ Wang

Written by CJ Wang

待過11年的奧美,現為SoWork行銷顧問創辦人,主要為客戶進行手把手顧問諮詢、數據洞察服務還有長期的行銷技能培訓課程,近期內容為WebSummit中,內容行銷趨勢與方程式的分享,邀約、商務洽談,請聯繫cjwang@sowork.tw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