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客觀檢驗自己品牌?(9類工具推薦)

CJ Wang
Mar 17, 2022

--

與客戶初接觸時,常會發現,客戶感覺到企業營運似乎有問題,但無法清楚表達,或是已經想好了很美好的品牌理念,但不知從何開始。會有這些狀況其實很正常,因為品牌經營者容易陷入過於主觀的思維,此時就會需要從第三視角來看公司的狀況。

從另一個角度,看自己品牌,能帶來更多靈感

這個第三方的視角,不僅只有人(顧問),工具的使用也相當重要;透過資深的外部顧問,通常加速事情的進展;藉由工具蒐集內容與行為數據,則可從中提煉出值得品牌決策者關注的商業洞察,可以從基礎上,解決大多數品牌經營時遭遇的茫然與困境。

以下我想分享兩種思維和工具,協助各位可客觀看待自己,分別是顧客角度和競爭者角度,本文將簡列定位時所會使用到的工具,希望對你也能有所幫助。

顧客角度:消費者為什麼需要你

「消費者是為了什麼需要你,而不是你在賣什麼東西。」好比賣杯子,並不是消費者需要一個杯子,而是喝水過程中需要一個東西去裝著。這是我在帶領客戶思考品牌經營方向時,常提點到的:以顧客的角度(消費者使用情境)來看,而不是從生產者角度。

那麼,要影響的顧客是誰?他們喜歡什麼?該怎麼進攻?不同時期的應對方式是什麼?

近期幫客戶整理一份觀察報告,即觀察疫情期間(三級警戒當下)該產業市場的用戶行為變化,以能及早在社群操作上做出因應的佈局。透過Global Web Index市場調查研究工具,我們以中收入者、高收入者做目標族群設定,在不同維度的分析下,發現女性族群變高、PS4玩家族群增加等有趣變化,並監測出顧客在興趣、擁護品牌原因、期待品牌行動等不同態度的改變,最後給予建議行動。

除了上述的使用情境,我另外也常使用的五種顧客洞察數據庫工具:

市場調查研究工具

指透過市場調查的方法,獲取顧客意見數據,再將其回收後進行整理,讓使用者登入系統帳號密碼後,可依使用目的進行所需的維度分析。使用工具如Global Web Indexc和尼爾森。

圖片分析研究工具

針對蒐集的圖片,進行圖片內物件分析,可產出人像年齡、性別比例、使用場景等物像輪廓,若有足夠素材或懂程式,可使用Google Vison API 或Amazon的Rekognition,若不懂則可考慮Metaeyes或BrandWatch等工具。

顧客意圖研究工具

透過顧客搜尋過的關鍵字,來了解潛在顧客的關心議題。可使用Google關鍵字規劃工具、Answerthepublic、Audience Intent Modeling等相關使用工具。

網路瀏覽行為工具

從網路環境中蒐集網路使用者的點選行為,藉以了解點選過特定內容的網路使用者相關網路興趣的分析。常使用工具為comScore、Alexa和similarWeb等。

網路口碑分析工具

指搜集在網路環境中,有針對特意議題發言的顧客數據,以綜觀類似客群的整體性輪廓。比如五倍卷發行後,討論信用卡綁定優惠與實體紙本優惠的人的差異點,藉此分析出不同的輪廓。常用的工具有OpView、InfoMiner、Brandwatch等

從消費者角度來看產品需求,才能找到正確的品牌經營方向。

圖片來源:Pixabay

競爭者角度:你的競爭者不是你的競爭者

在我的經驗裡,許多產業在宣傳產品時,都喜歡使用相同的素材,比如車子的廣告很喜歡出現九彎十八拐的場景,但消費者真的都買單嗎?

品牌都知道要做競爭者研究,但常陷入的盲點是,品牌常會以「專家」的身分來研究競品的產品優劣,並且對自身產品有無盡的愛,然而顧客並不會這樣想。列出真正競爭者的困難,並不在於名單的搜集,而是思維的轉變,也就是要將品牌視角轉為顧客視角。

競爭者研究是繁雜但務必要進行的工作,我會用4–5個工具來反覆使用,其研究的目的是為了回推競爭者的策略與有效性,除了透過數據觀察市場上其他買家的動態,並藉以學習成功的方向,失敗的則不要重複。

競爭者討論度

從各公開媒體平台,搜集網路上發言者對於不同品牌的討論度,以進行不同競爭者討論度的分析。常使用工具包括OpView、InfoMiner、網路溫度計、QSearch、Brand24、以及慧科WiserOne等。

網路流量分析工具

透過第三方工具預先設定好的追蹤方式,了解不同品牌官方網站的關鍵流量趨勢與來源。使用工具包括SimilarWeb、Alexa等。

自有社群媒體成效分析工具

經營社群媒體時,尤其是小編的身分,常常需要參考同業發文內容及成效,但要一個個爬文所有內容再進行分析,實在太費工了。其實可適當運用社群媒體管理系統,協助進行比較不同品牌間的社群媒體成效差異。類似使用工具包括Hootusite、Fanpage Karma、HypeAuditor、Sprout Social等。我另外再推薦Socialbakers,可針對特地貼文類型貼標籤,也能比較跨品牌的內容成效。

廣告投放觀測工具

若想觀測競爭者是否有投放廣告,不用花錢的可以在Google直接搜尋該產業或品牌關鍵字;Facebook的廣告,則可透過Facebook廣告資料庫或AdEspresso的搜尋,掌握競爭者正在投放的廣告列表。若有更多的預算,除了上述所提到的Socialbakers,SEMRUSH與ahrefs也可在輸入競爭者的網址後,獲得自然搜尋流量、福費搜尋流量、展示型廣告媒體數等關鍵指標。(若想知道更詳細的系統使用與執行細節,請參閱我的書《數據為王》)

以上,是我在為客戶梳理品牌經營時會運用到的工具與方法,當一個品牌經營者已經花很多心力塑造出品牌願景,無非就是希望可以盡快落地執行,而我們團隊就是在幫忙彌補無法到達的缺口,這也是品牌成長教練的服務目的。

品牌成長教練與其說是顧問,其實更像陪伴的角色,我很喜歡陪著客戶從零開始一起抽絲剝繭的過程,以及當願景能落地執行後,那份從中獲得的成就與喜悅。

如果你也正在為品牌經營卡關而煩惱,歡迎來找我們聊聊,你可以先不用擔心預算,因為我們所幫忙規劃的,從來都不是超難需要花一千萬去做的事,而是從既有人力與素材(比如關鍵字廣告文案)去著手,因為從小的地方著眼,這樣的改變才有機會

SoWork官網:sowork.tw

#sowork摘星 #創業經營 #品牌成長 #數據洞察 #數據為王

--

--

CJ Wang
CJ Wang

Written by CJ Wang

待過11年的奧美,現為SoWork行銷顧問創辦人,主要為客戶進行手把手顧問諮詢、數據洞察服務還有長期的行銷技能培訓課程,近期內容為WebSummit中,內容行銷趨勢與方程式的分享,邀約、商務洽談,請聯繫cjwang@sowork.tw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