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就表明不懂,裝懂只會造成猜忌

CJ Wang
7 min readApr 29, 2020

--

這一點,不只針對新人說,也對老闆們說.工作環境日益複雜,人們所需要學會的技能也變多,很多事情已經不是過往經驗能應付的,但在職場環境中,我們被訓練要假裝自信和堅強、假裝無懈可擊、假裝萬能,而這一切的假裝,通常卻讓事情更糟糕.

不懂裝懂,很容易造成溝通的誤解(圖片來源)

就拿數位行銷來舉例,數位行銷涵蓋的領域頗廣,包括關鍵字優化、關鍵字廣告、Facebook粉絲團維運、內容行銷、Instagram操作、網紅合作、展示型廣告、程序化購買、數據分析還有專案管理等等,而為了要武裝自己,我們只好號稱自己熟悉數位行銷操作,才能贏得這個工作機會、才能贏得這個比稿或才能贏得下屬對我專業的尊敬.其實,並沒有人能夠全部都懂,明明大家也知道,只是大家不願承認.

裝懂的結果是什麼呢?當你對老闆裝懂時,老闆就會繼續講下去,而你,就只能淹沒在一堆自己不懂的事情當中,第一個專業術語來的時候,你假裝懂,但還跟得上,當第十個專業術語來的時候,你就已經搞不懂自己在聽什麼了.這個情況下,你要怎麼接老闆指派的工作呢?你只能靠事後問同事或自己猜想,浪費一堆時間以後,還不確定自己做出來的究竟是不是老闆要的.然後,你的青春就浪費了.

另一個情況是,當你對屬下裝懂的時候,屬下就一直以為你真的懂,相關問題就會趕緊來問你,但實情是,其實你有些不是這麼懂.而公司所有的決策和預算,就會根據不太專業的決策,每日每日地虛擲預算,也許有幾次你真的對了,但你完全搞不懂為什麼.結果,因為你也無法系統性地教導屬下如何解決問題,因此,當屬下每次遇到相同問題時,你就只能卡在同一個類型的問題中,而無法抽身去從事你更必須面對的未來企劃.

也因此,我相當推薦各位不懂時,一定要好好跟週邊的人表明自己在該專業領域的知識水平,讓彼此都能放下武裝的心態,也藉此讓彼此回到最真誠地狀態就事論事,避免因為彼此的裝懂,創造了一個武裝的環境,讓彼此的討論漸漸地不在專業的基礎,而是政治派系或主見之爭.

以下,我想建議一個相當好用的架構,讓團隊可以快速建立溝通默契,避免因為裝懂而造成惡性循環,這個架構稱為情境式領導(Situational Leadership).

情境領導模型或情境式領導是Paul Hersey和肯·布蘭查德在研究組織行為管理時建立的模型。該理論最早於1969年作為“領導生命週期理論”引入。在1970年代中期,領導生命週期理論被重新命名為“情境領導理論”。

按照團隊成員的技能不同,他將老闆與員工溝通的方式分為四種,並且希望人們可以坦白自己對特定技能的熟悉程度,以方便互相的溝通順暢.

舉個例子說明.當你的工作任務是社群媒體小編,裡面的工作可細分為專案管理、創意發想、成效追蹤.團隊可以培養一個默契,讓員工可以直接跟老闆說,我對於專案管理很不熟,只有最初階的知識,但對於成效追蹤則到達了第四等級的熟悉程度.因此老闆就可按照不同方式與你溝通,四種方式摘要如下:

情境式領導四階段示意圖 (圖片來源)

S1-指導型(委派型)-主管角色是高指導、低支持行為

Directing-Telling-High Directive and Low Supporting Behavior

以任務導向居多,由主管定義任務內容,密切掌控進度。主管與員工間的互動多為單向溝通,由主管宣布決策,適合沒有能力但有意願的員工(D1),因為他們需要有人指引方向。

身為員工的你,若對於特定的工作內容不熟悉,應可直接告知主管,要以指導型方式互動,直接跟你說明達到目標的方法,你就是好好遵循.

身為主管的你,應明確了解員工對特定任務的熟悉程度,保持開放的心態,若是對於該任務,員工表明為D1的初階程度,你就必須預計要多花時間,一步一步引導他完成任務.

S2-教練型(推銷型)-主管角色是高指導、高支持行為

Coaching-Selling-High Directive and High Supporting Behavior

任務導向高,也有支持導向行為。主管仍要定義任務,但可向員工徵詢意見。此時雖然仍由主管做決定,但溝通方式偏向雙向互動。對能力平平、工作意願不夠高的員工(D2)來說,他們需要主管幫他們建立自信,提高工作意願。

對於員工而言,經歷第一階段的指導任務後,新生的熱情逐漸消滅,對於相同的任務,會希望能多提供意見,這時也可表明自己的程度,試圖讓主管多接納更多解決方案.

身為主管的你,這時可試著不提供很明確的解決途徑,讓員工更有參與感,但最後決定權在你身上.期待透過參與的過程,刺激員工的思緒和能力成長.這時,你所花費的時間不一定會減少,因為,員工提出的解決方案,會需要你更多時間去調整.

S3-支持型(參與型)-主管角色是低指導、高支持行為

Supporting-Participating-Low Directive and High Supporting Behavor

任務導向偏低,支持導向行為高。主管把每日例行的工作分派和流程交給部屬,主管參與決定,但將主導權留給員工。此時主管應展現高度支持,強化員工的自信和工作動機。

對於員工而言,你必須要肩負更多的責任,也是你更能展露頭角的機會,但你必須要讓主管對你的決定有信心,這不僅僅是透過口頭承諾,更要確保你每次的表現都能有一定的水準,才能逐漸培養出主管對你的信心.

身為主管的你,或許要開始更不安心,因為你的主導權會放手給員工,開始讓員工去犯錯、嘗試、再修正.甚至有些你明明知道會犯錯的路徑,還是必須要犧牲成本地讓員工去嘗試,讓他們感受到犯錯的代價.同時,也讓他們知道,組織是能夠承受犯錯,但不能承受錯在哪.所以,這一階段將是主管相當掙扎的時刻.

S4-授權型-主管的角色是低指導、低支持行為

Delegating-Delegating-Low Directive and Low Supporting Behavor

任務和支持導向行為都很少,領導者仍參與決策和問題解決,但由員工決定什麼時候需要領導者的幫助。此時員工已可獨當一面,不太需要領導者的監控或支持。

對於員工而言,你已經準備好要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了.因為你對這一個任務已經很熟悉,熟悉到主管可以放手讓你運作了.因此,為了讓自己成為決策者,你必須在組織中尋找這項任務的執行者,避免所有的執行任務都卡在你身上.你唯一要小心的,就是要記得尋求主管的協助和保持謙虛,你必須記得不定期納入主管的意見,讓主管跟你一起成長;另外,也不要因為自己對於特定任務的熟悉,誤以為自己任何任務都很熟.

身為主管的你,已經把舞台讓給這種等級的員工,但為了自己的成長,也必須不定期地去關心該任務的進度,以及是否需要給予協助.很多這個程度的員工,會不小心自滿而粗心大意,犯了一些菜鳥等級會犯的錯誤.身為主管,你還是要盡力避免這種錯誤.同時,也要給予員工更多成長機會,以維繫他的熱情.

雖然我帶過的團隊最多也是30人而已,但團隊默契中,若能讓大家願意承認不懂,而且團隊間的溝通可以無障礙,的確是能增進完成任務的速度.以上這個方法,對於我而言,非常有用,也希望對你很有用.

備註:

四種能力的分類

D1-低能力、高工作意願

Low Competence、High Commitment

D2-低至中能力、低工作意願

Low to Some Competence、Low Commitment

D3-中至高能力、工作意願多變

Moderate to High Competence、Variable Commitent

D4-高能力、高意願

High Competence、High Commitment

--

--

CJ Wang
CJ Wang

Written by CJ Wang

待過11年的奧美,現為SoWork行銷顧問創辦人,主要為客戶進行手把手顧問諮詢、數據洞察服務還有長期的行銷技能培訓課程,近期內容為WebSummit中,內容行銷趨勢與方程式的分享,邀約、商務洽談,請聯繫cjwang@sowork.tw

Response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