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年底到隔年年初,都是我最緊繃的時候。聽著財務報表,算著營運目標,再看著要養的夥伴跟場地,不現實思考都不行。
年初和香港的夥伴聊了下開發狀況,香港的夥伴有點挫折,因為客戶很認同我們的產品與服務,卻遲遲不肯簽報價單。以理性層面來看,光靠認同是養不起兄弟的。
忠於理想、面對現實
理性跟理想,我當然可以分得很清楚,我桌上有個杯子,寫著“讓我們忠於理想,讓我們面對現實”,回想我自己創業這兩年多,自命想要做出差異性,堅持要做一個客戶的教練,把自己的思緒灌入客戶組織中,跟客戶共同開發未來,而不是全包的乙方。
也常常,面對到預算的誘惑,有時會想不爭氣地低頭,但又常常堅持己見,而不願接單;在還沒有很賺錢的時候,硬要聘用很多人,租了一個空間寬敞的辦公室,租了幾百萬的數據庫,花時間去講鐘點費很便宜的講課。
我自己啊,一直被其他老闆們說,是個有理想但是執行力不一定強的人。到了昨天邊煩惱今年業績,邊喝完半罐威士忌時,我突然看透,自己就是愛搞怪,享受著這微醺的創業過程;也總算體會到了,我就是喜歡有點理想,但偶爾現實的微醺狀態。
相對寬敞的辦公室,給夥伴與自己有更多的空間去往前衝。
理性的半醉
微醺的狀態,就是身體可以比較放鬆,但也不是毫無理性。
微醺,不是被理想沖昏頭,沖到不顧一切財務數字。畢竟跟上一代靠生產驅動以及下一代靠年輕衝勁的創業狀態相比,我們這一代有很多後顧之憂,還是要有理性的因子在裡面。然而,碰到不那麼敢卻得要去拚的時候,就必須用理想薰陶自己,然後放掉對理性東西的堅持。
微醺,就是有點陶醉在自己的突破和嘗試,覺得自己走在一條不同的道路,雖然要花很多體力教育自己和客戶,但自己還是走得很爽。
微醺,不是斤斤計較,每個成本都要算得相當仔細,逼自己要向現實低頭,但偶爾還是會回頭看看自己的現金流、認列收入表,隨時可背出自己的財務數字,知道自己每個月要花多少錢,現金流還剩幾個月。
微醺,是像跟夥伴一起搞一場派對,別人看起來這夥人像失去理智,但其實我們是在放膽去做些嘗試,因為這樣做起來才有意思。
微醺,是讓自己每天很開心的搖擺在理想和現實當中,但我這個人偶爾情緒有點不穩定,一下子要大家談談理想,一下子又要罵同事沒認真顧生意。
這就是我,別人看我太瘋癲,但其實我都保持半醉半醒,而這些狀態,剛好適合這個年紀的我。
當然,被客戶拒絕的現實面,還是會把我打醒;現金流上的現金支出,也還是會讓我回到地球表面。這時,就拿起濃度90度的理想灌醉自己,看看遠方,高歌兩句詩詞,一飲而盡,接著,繼續前進吧。
反正,活得下去就是對的。
半醉半醒,讓我在創業的路上能走得爽快些。
#sowork摘星#創業經營#微醺創業#數據為王 #成長教練